中小型企业须自立自强

在新冠肺炎的冲击下,中小企业苦不堪言,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50亿的中小企业特别救济基金(SRF)已全数批出,这项在今年3月推出的配套,许多申请者在5月就被告知该配套已满额,大马中小企业公会更表示受惠的企业仅仅是占全国的1%。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根基,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约40%,这些领域更有700万名员工,如果中小企业地位动摇,将有更多人会失去饭碗,虽然政府已发出40亿的工资补贴计划(PSU)予雇主补贴员工,但始终无法解决企业现金流短缺的问题。 行动管制期间,中小企业收入归零,但仍需支付薪水和租金等成本,急需解决现金流不足的问题,没有现金周转公司就没有办法营运下去,根本无力再谈企业数码化、产业升级或再培训员工。因此,民间呼吁政府加码拨出500亿令吉,借贷给中小企业,以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但似乎没有下文。 此外,政策的执行面也屡屡遭人诟病,尽管在政府担保有关贷款的情况下,但国内大多银行还是以传统贷款来处理,导致贷款申请遭延误,甚至传言有部分银行优先处理A级客户,有违先到先得的原则,不仅有失公允,过程也欠缺透明。 全球供应链萎缩所带来的经济冲击,或将在明年才真正涌现,出口减少加上外资撤离,而服务业复苏也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将进一步打击中小企业,除了透过关闭亏损事业或者裁员来止血停损,企业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而这将引发骨牌效应,导致另一波失业潮,陷入恶性循环。 目前,各种纾困方案的热钱流入市场,或许能有止痛的效果,但重点是,几千亿的资金是否导入到「有效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领域?若政府只会派钱却没有导入正确的方向,不仅将让几千亿的资金空转,加剧经济金融化的畸形发展,更无法有效帮助到广大的中小型企业,而中小企业也只能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