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送给居銮的新年贺礼——豆沙路河边巴刹
豆沙路河边巴刹是居銮历史悠久的早市,不仅是买菜的好去处,也是许多居銮人的共同记忆,然而,多年来河边巴刹都无法正名,始终面临着拆迁的风险,偶尔有外地的贩商来抢滩也无处申冤。此外,基本设施不足及垃圾处理问题等都困扰着贩商和居民许久。
走读河边巴刹,见到这里多是以木材搭建的档口,和砖头水泥等不同的是,木材给人的感觉比较柔软,散发出相对亲切的气质,与巨大的雨树树阴相衬,成为一道难得的风景。
清晨的早市,总能听见贩商与顾客用客家话沟通聊天,此起彼落的乡音充斥着市集,成为这河边巴刹的特色。这里的摊贩有不少是自耕自售的老农,省下包装及运输费用,蔬菜自然更新鲜廉宜,是妈妈们的首选食材。
目前,居銮国会议员办公室、居銮市议会和水利灌溉局正在合作,让这富有情感的河边巴刹合法化,改善市集的环境卫生,提升基本设施,同时也让他们能安心经营生意,把这一道风景、这里的特色和这里的人情味给保存起来,永续经营。
路旁的老树、木搭的摊位、老农摊贩、好吃的烧肉……形成了居銮人共同的回忆——河边巴刹。于是,一批年轻人开始着手为这个逐渐被遗忘的老巴刹注入新生命,要在农历新年来临之前,将这个老巴刹“穿上新衣”,迎接猪年的来临。
首先,就是那棵犹如地标的老树,众人将它换上新装,将灯笼挂上老树身上,染上新年红,极吸引路人目光。因为不管是摊贩还是买客总是低头挑货选菜做生意,他们尝试让大家抬起头仰望这棵雨树,使雨树不仅成为地标,也成为大家共同的符号,让民众对此处产生向心力,从而营造集体认同感,把所有人给凝聚起来。
卖水粿(Chwee Kueh)的苏女士说: “在这里吃我的水粿长大的小孩,现在大多大学毕业了咯。”
陪伴居銮人度过漫长岁月的豆沙路河边巴刹,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买卖与交易功能,这里有小朋友的童年,有某某的欢若平生,还有长辈们执手偕老,一幕幕花开花落,一帧帧今尘往事,都是居銮人的珍贵画面。
刘老师说:“这里有历史,有情感,也很多老人小贩,想为他们做点事。”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当你释出多少作用力,就有多少反作用力的回应,只要有足够的诚意,对方就会给你足够的信任,在一场对话会后,大家都不抗拒他们的突如其来,于是,开始走读这河边的巴刹、收集零碎的信息碎片、并开始组合及构思一些想象……
当大家都成为命运共同体,就会从集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自然能为社区谋求更多福祉。
布置完成后,他们在此取景,拍摄一出新年贺岁影片,送给所有在此有所羁绊的居銮人。特别感谢一路相挺的民众和志工朋友。未来,豆沙路河边巴刹的建设还需要大家的参与,一起努力。只要大家相挺,希盟就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