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骏荣 社青团全国总财政

统考承认与否,是衡量马来西亚种族地位的一把尺?亦或让马来西亚教育更上一层楼的决定?

随着新政府成立,副教育部长被委任,统考再次成为一个热门的政治课题。撇开政治化,我们是否能够换一个角度,以推动教育改革的角度去认真看待统考的承认?

首先,人才培养对马来西亚是否能晋升高收入国是十分重要的。而培养人才是需要海量的资源。我们先来看看马来西亚的公费教育支出,就以2022年度财政预算案来说,教育部拨款就占了各部门拨款的16.1%,一个教育部就拿了差不多五分一的预算。

随着人口增加,对教育的公费投入也必须越来越多,也造成马来西亚的财政压力,如果马来西亚负担不起,那将让马来西亚进入一个恶循环。那就是,教育环境差,无法培育符合市场的专才,马来西亚工作人口无法被高端劳动市场接纳,人民缴税率低,国家没有更多资源投入到人才培养上,到最后人民只能从事低技术工作。

为了培育人才,对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未来人才储备的投资,是一项必须的投资。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有没有可能用更少的钱来培养更加多的人才?要如何才能做到?

示意图


以日本为蓝本进行教育改革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来看看日本的教育制度,来看看日本是怎样以最低的公费资源投入来达到效果最大化的人才培养。在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排名中,日本学生长年在阅读理解、数学、科学项目中名列前茅,202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日本25至34岁人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超过半数;高校毕业生中,继续升学的比例超过70%。

以上是日本学生的国际综合评估。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日本政府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却很少,日本政府的教育预算占GDP的比例比OECD会员国平均低。不仅如此,教育产业总体分配到的GDP比重也偏低,在2015年时,教育占日本GDP的比例只有3.5%,相较之下OECD会员国平均为4.7%。

在2019年,日本公费对教育的投入只有区区的7.8%,比马来西亚少了大概一半。

公费投入少,可是成就却那么大。那么本小利大的诀窍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私人经费的投入。在日本,私人领域对高教的投入高达67%比OECD其他会员国家平均的31%来的还高。

简单来说,也就是私人领域对于教育的投入,那么日本就能以最低的经费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给予国民。

示意图

参照日本模式,低投入高回报的政策是行得通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日本为蓝本进行教育改革。那么承认统考就是一项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据我所知,除了统考之外,A-level,宗教私塾等教育文凭其实也不受马来西亚政府承认,这也让很多人对此却步因为担忧不被公共体系接纳。倘若我们可以在有条件,比如课程需要符合马来西亚国情的情况下去承认一些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的文凭,那么就可以鼓励更多人去国立学校以外的机构就读,让私人界也一起分担人才培育的责任,事实上,许多私立学府的教育素质是异常高的。

多元是马来西亚最重要的资产,条条大路通罗马,想要马来西亚更进步,就不应该局限人才成长只有国立学校这一条道路。教育部要做的并不是规范人才培养只有一个制式,而是设定好一个范围,让马来西亚教育更加百花齐放。所以马来西亚应该采纳一个更开放的教育系统,让家长或学生去决定他们要走哪一条路,而不是政府统制式的教育路。

统考承认必须超越政治,以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角度去看待。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