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亨州拨款再创纪录 772万令吉提升华校
彭亨州拨款再创纪录
772万令吉提升华校
新政府在上任的大约一年半内,华教所获得的拨款逐年提升,所发放的拨款惠及全国各地的华小、华中、独中和华社民办的大学学院。单单彭亨州,教育部和公益金总共就发放了772万8千令吉的拨款。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日前在文冬启文暹猛华小出席支票移交仪式时表示,希盟政府重视华教发展,在拨款方面更是一年比一年更多,用行动展现政府支持华教的决心。
她在致词时表示,当教育部发放5000万令吉的维修和提升拨款给予政府资助华小(俗称半津贴华小)时,许多政府学校类华小(俗称全津贴华小)就十分羡慕,希望也能够获得拨款提升学校。因此,公益金在希盟执政后,亦同意财政部长的建议,把华教的拨款从前朝时代的平均每年1000万令吉,提高至2500万令吉,以造福更多的华校。
今年,公益金总共拨出2000万令吉予全国404所政府学校类华小,也将可以直接汇入各校董事会的银行户头,让学校能够更简易的取得拨款。彭亨州受惠的华小总共有51所,在当天的仪式中就领取了现金支票,展现了说到、做到、钱也马上到!
另外,张念群也强调,在2020年的财政预算案里,希盟政府额外拨出1200万令吉的水电排污费津贴,这将可以大幅度减轻政府资助华小的财政负担。政府也改正前朝政府只津贴水电的局限,将这笔资助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排污费。这是政府听取校方和董事部的回馈和意见后,秉持听取民意的原则,所做出的利民政策。
公益金2019年彭亨州政府华小教育拨款详细列表,可点击这里: 191025_PahanList (1)g
彭亨州教育拨款明细如下:
怡保区华校一天内获200万大红包!
怡保区华校一天内获200万大红包!
霹雳在改变,让你看得见!
希盟政府为霹雳怡保华小华中捎来好消息,5所华小和5所华中一天内共获200万5000令吉特别拨款!
这些学校分别是,5所华中包括:圣母华中35万令吉、三德华中30万令吉、培南华中27万令吉、育才华中23万令吉,以及霹雳女中10万令吉,总额为125万令吉。
至于5所受惠的华小是圣母华小35万令吉、三德华小20万令吉、培南华小9万令吉、三才华小7万5000令吉,以及育才华小4万令吉,总额为75万5000令吉。
这是因为希盟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相信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所以希盟的拨款是不会忽略教育领域,因为打造良好的教育体系是政府对人民的承诺和责任。
倪可敏这么说道:“希盟非常重视华校的发展,自509改朝换代以来,霹雳州的华小、独中及华中皆获得拨款。这些拨款无论在建校或者完善设备,皆可帮助学校减轻负担,舒缓学校的财务状况,同时可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营造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受惠。”
拨款得来不易,善用并且珍惜
倪可敏也提醒各校董家教要善用拨款以造福莘莘学子,学校董家教需牢记这些都是人民的血汗钱。
他说,“我们要额外珍惜,因拨款都得来不易,且在许多地区尚有许多破旧学校,政府也在这里省哪里省,这是因为新政府坚信教育乃立国之本。”
希盟政府在2018年执政后的首份财政预算案,所有部门几乎都面对拨款削减的情况,除了教育部。而且教育部的拨款甚至高过国防部,去年的拨款总额高达620亿令吉。
倪可敏说,今年10月11日将提呈2020年的财政预算案,相信新政府的政策依然会把教育放在第一位。
希盟政府在面对前朝留下的烂摊子,需要重整经济、落实节约措施、解决国家的债务之余,希盟承诺会继续提供援助,照顾人民的福利。
教育部努力的成果 开南华小200万建校经费已过账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去年11月25日为砂拉越华社捎来好消息,即是诗巫开南华小获得批准搬迁至古晋,同时中央政府同意拨款200万令吉,作为开南华小建校的初步建筑经费。
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财政部已于12月30日发放200万令吉建校拨款,该拨款也已经过账到新校董事部户口。这对于开南华小来说,绝对是2020年一份很好的新年礼物。
教育部在处理华校拨款时,一直秉持着拨款一定到手的原则,展现了新政府的办事新典范,绝对不会像前朝政府那般讲话不算数,拨款被消失得无影无踪。
教育部努力的成果
开南华小无需再苦等多年,在经过教育部快速而不马虎的处理迁校准证和拨款,让开南华小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迁校程序以及获得拨款,是教育部努力的成果。
教育部协助开南华小解决了搬迁问题和招生困境,事缘近年来,诗巫开南华小面对招生问题,因为该校附近另有两所华小导致学校相互竞争学生来源。因此将开南华小搬迁至合适的地点重新安顿,可以协助该华小解决面对招生的困境。
2年前,一名热心华教的发展商慷慨捐献约10英亩的地段给开南建校委员会作为该校的新校地,这片地段坐落在三马拉汉地区(靠近Riveria附近)。2019年4月,开南华小的建校委员会联系张健仁,要求他协助开南华小的迁校申请事宜。在经过张健仁积极跟进,以及会晤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进行商讨后,教育部开始着手并积极处理和完成相关的申请程序,让开南华小的搬迁目标得以快速获得批准和落实。
除了诗巫开南华小,教育部也已经出手解决其他华小的搬迁与增建计划。
教育部上任后开始落实制度化拨款、努力增加华校拨款、让拨款数字不断提高,以及针对搬迁和增建华小所做出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这种种的变革也展示了教育部这20个月来所做出的业绩。
公开透明有效率 教育部顺利汇款给全国华小
2018年8月10日,财政部批准了华小5000万的特别拨款;2018年12月26日,教育部顺利汇款给全国华小。
883所政府资助华小中,68所不提出申请,37所属于教会学校类别,6所获得迁校基金,其余772所获得5000万的拨款。
从设计线上申请网站、公开线上申请、特许估价师审核、整理批阅拨款数目等,我们用了四个月半的时间发放这笔拨款。
第一次电子转账,全国同步获得拨款,学校不再需要铺张等待部长副部长莅临,也不再看到模拟支票却需要苦等拨款下来。
这一次,拨款到了我们才到,而不再是人到钱没到。
这些拨款,不是属于部长或副部长的,我们只是进行分配的工作,然后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而人民也有权知道这些拨款用在哪里,所以公告全国学校获得的拨款数目,我们一点都不迟疑。
权衡了申请项目的需要性、特许估价师的评估审核、学生人数、学校地区等,拨款数目无法尽如人意,但求尽心尽力。
2019年,我们要做得更好。
以下是受惠学校名单:
备注:这次的特别拨款是给予883所政府资助学校(半津)提出申请,没有开放予其余415所政府学校(全津)。因此,没有在名单内的华小即是属于政府学校(全津)。
10年建不好一间小学, 郑耀明本人办事不力
雪州行政议员黄思汉促加影新城华小建委会尽速呈交具21项结构与基建文件图测的G表格(Borang G)予加影市议会审核,勿再为掩饰本身耽误该华小开课日,而找借口推辞给教育部。
他说,该华小2008年1月批准,却等到2012年6月动土,2018年大选前都无法开课。间中多次虚张声势,让当地的居民一次次地失望。显然马华和郑耀明才是"办事不力"的代言人。
“反观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在上任后着手协助建委会取得该有的文件,如水表注册地址的批文,也到学校视察,并在建委会交齐文件后的一个月内,既9月24日30万令吉的拨款已透过电子转账方式拨到建委会户头里。”
他强调,这不仅显示教育部积极处理建委会花了多年时间都做不到事,而且讲到做到,钱也到!
黄思汉掌管雪州地方政府事务,他发表文告驳斥新城华小建委会主席郑耀明把该华小无法开课的矛头指向张念群,并劝告郑耀明“少说话,多做事”,马上呈交目前所需的G表格,以让各单位加速进行审核做工。
他强调,G表格中包括最重要的建筑物图测(Building Plan)、校内基建图测(Infrastructure Plan)及园艺景观图测(Landscape Plan)等,待市议会批准图测后,由建委会委任的建筑师提呈F表格给相关单位,再经市议会审核和确保符合规格后,学校才可以正式启用。
“新城华小能不能在明年开课,只看建委会何时交上G表格,除非作为建委会主席的郑耀明连这标准作业程序(SOP)都搞不懂,否则他对外炮轰教育部,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说,从2008年到2019年新城华小无法开课的原因有迹可循,以郑耀明为首的建委会始终保持被动的态度,哪怕教育部再加大力度协助,开课日仍旧遥遥无期为新城华小,为华社好的人士代劳,促成新城华小早日开课的事实。
别被马华假消息误导!2018年国阵执政时期根本没有给华中1500万
别被马华假消息误导!
2018年国阵执政时期根本没有给华中1500万
最近有消息流出,指说在国阵时代华小、华中拨款高于希盟政府的拨款,然而这项消息已被证实是假消息。呼吁网民不需要转发,以免误导大众。
一名马华上议员的面子书10月18日上载了一张图片,显示国阵时期华教拨款数据,但是数据有不正确成分。
例如在图片中显示的2018年华中拨款有1500万,事实是在2018年预算案,华中根本没有拨款1500万。当时董总也针对这件事情发出文告,并表示“2018财政预算案,华小拨款未增,并且遗漏华中独中,对预算案失望”。
换句话说,2018年的预算案,独中及华中其实一分钱都没有得到,而是在希盟2018执政后,才追加1500万给华中,并在2019年拨款1200万给独中(首次独中拨款)。
此外,这张资讯图另一个错误是,显示了2020年华小的排污及水电费仅拨款1200万,实际上是在希盟执政下华小排污和水电费"增加"了1200万。简单来说,就是基于过去的财政预算案拨款上再增加1200万,而不是如图显示的“只有1200万”。另一个错误的点是,图表中所显示的2019年希盟政府没有给与排污及水电费拨款是完全错误的。事实是2019年排污及水电费的拨款是维持跟往年一样。有鉴于拨款不足,教育部就针对这项开销加上一笔1200万的拨款,让华小可以不用困扰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上,更加专注的办好教育。希盟政府是以“有多少需求就给多少钱”的原则,并确保每一份拨款都可以使用到位来规划这些开销的。因此希盟政府的华小拨款,跟过去国阵时期的拨款模式完全是天渊之别!
在此我们呼吁网民在分享资讯时必须时刻做好自己检验事实真假的本分,才不会受到某些政治议程误导而导致自己分享错误的消息而不自知。
教育部已接获1176新教师名单 张念群:请尽快完善个人资料以方便调派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针对新老师调派一事发表文告如下:
教育服务委员会(SPP)已在 11月初对师范学院毕业生进行了面试,并于 12月3日 将成功通过面试的完整名单交给教育部。
根据教育服务委员会(SPP)提供的名单,这次成功通过面试的新老师共有1176名。
这些面试成功的准老师需在 12月16日以前在 E-Graduan 系统里更新自己的个人资料,包括:地址、婚姻状态、以及通讯方式。在此特别提醒老师们, 必须填写完整及正确的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将成为他们被调派的学校地点的重要参考。
一旦教育部完成了新老师调派,我们将会依据各州的师资短缺的情况,给各州教育局配额聘请临教(guru interim)。
师资调派除了需要经过面试过程外,也需要根据教师主修科目、原有教师调职、委任状和职位空缺等因素作为考量,以确保调派程序完善进行。
自上任副部长以来,张念群十分关注老师调派一事,也多次召见相关部门,加快新老师调派程序。
14年等待 师训学院计划终于动工!
从2005年就提出建议沙巴佳雅师范学院兴建计划,经过14年的漫长等待之后终于开跑。
这项兴建计划是全马来西亚最大的师范学院发展计划,包括可以容纳1500人的大礼堂、小型剧场和6层楼的行政大楼。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在巡视工地后表示,此计划除了让该校超过700学生受惠之外,更可以成为当地人民举办大型活动的地点。
1963年启用的佳雅师范学院,其旧有的建筑物是使用海沙建造,在经过数十年之后梁柱已经出现裂痕,急需新建筑。该师范学院总监卓克也对教育部的及时雨十分感激,表示新礼堂完工之后,可以让师范学院举办更多的论坛和活动,促进学术发展和研究。
让当地人民引颈长盼的计划耗资5880万令吉,在今年5月获得批准并开始工地马路和地基的静载试验,预计将在2021年完工,目前的工程进度为3.7%。
“钟” 姓简体 统一使用“锺”作为规范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语范)今日在布城会见了马来西亚锺氏宗亲会,同意使用“锺”作为鍾姓的规范简体字。
根据大马锺氏宗亲会的说法,中国大陆在1956年将“鐘”和“鍾”简化为单一汉字“钟”,但2013年6月中国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成“锺”,部分原因是因为鐘姓是不同于锺姓(鍾姓)的一个小姓氏。
然而,目前一部分学校老师仍采用“钟”作为鍾姓的简体字,使得学生感觉混淆,因为“钟”是“鐘”以及成语“锺靈毓秀”等的简体字,即“时钟”与“钟灵毓秀”,不能用于“鍾”姓。因此锺氏宗亲会特别希望教育部关注这个问题。
据大马锺氏宗亲会披露,“鍾”和“鐘”的简化字本来都写成“钟”。2009年中国国务院颁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后,这两个字开始分工。《通用规范汉字表》于2013年6月由中国国务院正式发布。
张念群表示,既然2009年后出版的辞书都遵照“钟”“锺”分家的规定,教育部也会依循这种规定,所以希望全国的老师们都能留意。
在场者包括语范副主席拿督吴恒灿,秘书长锺启章,委员罗华炎博士好吧,范忠星及黄玲玲。
马来西亚锺氏宗亲会总会也派代表与语范进行交流,他们是全国总会长鍾再发,全国总财政鍾尚福 ,雪隆会长鍾香德,彭亨会长鍾绍安,森美兰会长锺雄,雪隆青年团长鍾德福,霹雳青年团长鍾嘉宏以及霹雳理事鍾庆荣。
张念群说,语范今天也讨论了未来的活动方针,包括出版《华文译名手册3》及《马来人名译名统一手册》。 除了新的政府部门之译名及新内阁名单,手册还需要增加其他州首府道路的华文译名。 目前语范已经完成的道路华文译名只有吉隆坡和乔治市。 语范也希望能在近期举办有关语言规范之国际学术讲座,邀请中国与港台学者专家前来主讲。
私人大学自费奖学金,1147万非政府额外拨款
私立大学自设奖学金,1147万非政府拨款
针对日前首相敦马哈迪所宣布,将为在马来西亚深造的巴勒斯坦籍学生提供奖学金之事宜,却因不理解个中细节而产生了种种误会引发了各界的批评及质疑,为此,古晋市国会议员俞利文特向教育部求证有关政策是否涉及政府拨款与政府大学,而副教育部长张念群随后也证实了有关奖学金是不涉及任何政府的款项,也不会影响为本地学子提供的奖励金。较早前,高教部更特发媒体声明以解释当中的来龙去脉。
高教部的声明首先感谢,相关的11所私立大学及1所国立大学自愿提供“巴勒斯坦奖学金”给予那些在马来西亚进行深造学业的巴勒斯坦学子们。
高教部也特别指出,其实本地大学本就有每年都向马来西亚学生或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的习惯。仅仅这几年里,我国的私立大学就为各地学生提供超过1亿令吉的奖学金。以阿布卡里国际大学(Albukhar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为例,此大学虽是马来西亚的一所私立大学,但是他们秉持着“慈善事业”的理念,而给那些来自战乱国家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使他们在马来西亚学成后,能够回家并以学识成就来重建他们各自的国家。
阿布卡里国际大学此举吸引了其他私立大学的注意,因而将他们的奖学金额度扩展到巴勒斯坦学生上。这表示相关的私立大学其教育目的和关注点并不只是在学术成就上,同时也注重国际社会发展,让那些饱受战争蹂躏的巴勒斯坦学生也有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因此,这些大学才愿意提供相关的奖学金于巴勒斯坦学生,并在2019年5月22日,同时也是斋戒月内的一天,透过首相敦马哈迪的宣布,也算是一种特别倡议,象征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群体团结一致地帮助受压迫的巴勒斯坦人民,实现人道主义使命。
高教部特别声明,指这些奖学金赞助都是来自各大学自身的财力或自行募资,根本不是来自政府的额外拨款。所以,高教部也对于这12所大学为高等教育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为其他教育机构树立榜样。
高教部也特别发出该12所大学的名单以及他们所提供的奖学金数目和学额,以下为相关名单: